我是天河路商圈的创始人之一,创始人是刘春亭,跑过来的时候,天河城的草比我高,一个人写的可行性报告,一个人写的投资分析,那个时候没有地铁,连地铁的概念也没有,估计也不会有地铁,那个时候就搞了一个天河城。还有一个中怡,我在天河城搞了两个,所以我有功劳,我要当顾问才行,我搞了两个。当然有一大堆,不是我一个,但是开始储备的时候都是我,除了刘春亭其他都是我招回来的,我把我的领导都招回来了。所以对天河路商圈很有感触。 我们这个商圈要做到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标志性的目标,因为广州的商业很糟糕、也很难搞,理论来说广州整个市区都是商圈,骑楼文化有路就有商铺,但是你硬要把两条步行街作为一个商圈,这两个步行街是比较麻烦的,比如说北京路步行街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增加人流,不像天河路商圈。 第二个是领头的商圈,可以做得到。但是也不要想到世界,也不要想华南。因为如果对一个华南,我们比很多城市不一定比得上,至少广州市它是一个领头的。 第三个我们商品也多,百货公司也多,上海徐家汇一个商圈8个百货公司,所以我们不要把它看得太大。面对这个情况我们提出三个不怕,第一个不要怕堵,堵车对商业来说是不怕的,因为商业的最终是堵得没有办法就是步行街了,还有办法的还在堵,你去奥林匹克不堵吗?不堵不是好路。以前我老是说商圈要堵的,地下要有办证、弹琴的、要饭的就OK,你老不堵,堵就行了。现在迎宾路很多车堵着人过不去,相当OK,开业一年有盈利,当然租金低投资少,也没有什么折旧,所以会赚钱。 第二个不要怕没有停车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在QQ群里跟大家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搞商业老强调停车位停车位,现在搞商业没有停车位不行,但是现在搞住宅一定要一户有一个停车位,商业要不要停车位?我想问广百北京路停车位没有几个,但是销售额第一名,所以我们对停车位不要看得那么重,当然要有。 第三条不要怕同质化,正佳跟天河城品牌重复率是75%,我想可能将来要80%或者是90%,不要怕同质化,为什么?因为消费者对品牌认识的度还是那些,第二个因为我们的品牌还是那些,比如说卖金的拿十个手指头就可以数到,但是你不能把周先生的数到,那个数到就麻烦了。 市场经济发展有一个规律,竞争的结果是大鱼吃小鱼,实际上是垄断的结果,李嘉诚把香港都垄断完了。比如说你去韩国乐天百货全部是他的,同质化的不得了。重庆有30个百货,那怎么办?一个百货公司要排队。连锁餐饮不到30个,就是那些,就是麦当劳、肯德基,皮具就是10个,所以不要怕同质化,我们要在天河商圈市场竞争,商业的竞争跟产品竞争不一样,商业的竞争结果是成行成市共赢,面对面竞争是达到共赢,我不想你死,你死我更死,这个叫商业竞争或者是零售业竞争。 我们说了三个不怕,不怕同质化,不怕交通堵,还有不要怕没有停车位,那接下来怎么办?天河商圈搞廊道或者是什么,关键不要请美国,请香港,因为广州的商业就是学的商业,外国没有什么地方给你学的,香港说的是广州话,香港的文化是广府文化,同文化的书籍是对的,所以廊道是否能够成功打一个问号,如果是美国人设计绝对失败。因为香港的商业我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比较符合汉人,比较符合中国人,更符合广州人。 所以接下来天河商圈有三个目标:第一个就是品牌提升,这两年天河城、正佳做得相当好,天河城比正佳更好,正佳是调整餐饮,天河城是不断的提升品牌,不断的提升品牌才是购物中心和商圈的生命力所在;第二个我们的目标要面对新生代,这个是我们做市场最重要的,面对老人是没有用的。比如说我老婆50岁,她是有购买力的,她也逛街,但是她是去沙河买的,年轻一代才知道时尚,老一代的都不懂,年轻人都是看时尚杂志,要面对新一代,放弃我们这一代的购买力,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这样的;第三个就是在硬件管理上要学习香港,香港的购物中心是很成功的,包括正佳、天河城和太古汇,太古汇本身就是香港的,都要向太古汇学习,向太古汇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