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艺术是标配吗? 国外的时尚街区有艺人的街头表演,氛围很好。对街头艺人的表演,同样有一套严格的规范。 比如早上10点来拿许可牌,表演地点只能在商场门口3米左右的地方,等等。 有一次我经过美国的santa monica,看见门口的小丑表演,相关部门还给他配置了灯光和电源。在灯光、音乐的配合下,小丑表演非常有趣,就像一个小舞台,让整个街区增添了亮色。 一个好的管理,可以让表演更生动,更专业。 全球的时尚街区,几乎都有街头艺人,他们共同创造出一种艺术氛围。 街头表演是时尚文化重要的一环。 但它不是随意的,背后需要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和乞讨做甄别。 此外,街头的装置艺术也很重要。 我曾路过丹麦的一条街道,3只巨大的蜘蛛侠挂在老墙上,非常醒目。荷兰的街头广场有巨型风车。包括外滩的金融牛,也是外滩区域的标志性装置。美国的许多广场和街道都有雕塑,有些地方甚至会明文规定,一个地区的规划中,必须有一部分钱投入到街头的装置艺术上。 ![0.jpg]()
当然,某些装置艺术可能过于前卫,容易引起争议,成为城市公共议题,但它可以是临时的,有争议的时间不会很长。 换句话说,艺术氛围不仅是自发形成,更是“管”出来的。 比如街区的景观,也非常重要。什么叫“景观”呢?小到街边的一棵树、一条斑马线、一个红绿灯、一排绿化隔离栏,甚至是一只窨井盖,但凡公共区域出现的任何细节、装饰,都是景观。 而中国城市的景观十分类似,千城一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公共设施和细节,缺乏设计。 假设一个时尚街区把窨井盖,都设计成彩色,那是不是增加了一道时尚景观呢?如果街区的绿化隔离栏、灯光等等,也设计得与服装有关,那么面貌会不会焕然一新呢? 本土文化怎么做? 现在一提起时尚,大家都喜欢追欧美的潮流。欧美品牌主导着中国的时尚审美。 奢侈品大牌只要多花点钱,多开一些发布会、酒会,多宣传,就会受到追捧。欧美的品牌影响着中国人的穿着风格,改变着中国人的艺术和审美观念。在我看来,其中有些是营销手段而已。 但对品牌来说,营销故事确实非常重要。 比如意大利的品牌阐述意大利的故事,法国的品牌宣扬法国的历史文化。每个国家的时尚品牌,都与本土的文化深刻关联。 上海要发展时尚产业,不能停留在跟风、追捧国际潮流上,也必须有本土的品牌故事。缺乏本土故事,上海很难成为真正的时尚之都。 再好的历史底蕴,如果不去挖掘、提升,历史优势也可能被超越。 我们的本土文化,是时尚的根基。 时尚不等同于潮流,时尚还必须要有经典、有宁静。比如红木家具、宣纸,这些永远不会变的经典,同样也是时尚。 网络时代地理优势还重要吗? 在网络时代,时尚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地理上的优势还依然重要吗? 时尚街区,是人们常常去逛的地方,即使不买东西也没关系,这与互联网并不冲突,而且电子化能给一条时尚街区带来活力。 比如说一进入上海的市中心,连接WIFI,就会出现附近的剧院、艺术馆、电影院正在举办什么活动和展览,甚至可以有联票出售,一连看8个展馆之类,街区的氛围和活力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商业街区缺乏艺术氛围的有序管理,品牌就不愿意来此聚集。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时尚的生态链。 这方面,我特别认同马云说的一句话:我不是做生意,我是在做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