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同仁堂集团了解到,今年1至4月份,同仁堂实现销售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12.93%;实现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15.73%,销售和利润连续12年保持双位数增长。
造就产销一条龙完整自主产业链
“在研发基地刚生产的新产品,一两天就可在同仁堂海内外的915家零售终端店上架销售。走过340年历程的同仁堂,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原料生产、加工到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产销一条龙的完整自主产业链。”同仁堂集团总经理梅群介绍。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但作为中医药产业新生力量的保健产品,需求却呈现逆势而上的增长态势。敏锐捕捉到这一新趋势的同仁堂集团,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瞄准“治未病”这一定位,同仁堂超前设计并完成了“1032”工程,使曾经单一的企业结构、产业布局得到了完善和调整。
“1032”工程,即在同仁堂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十大公司、两大基地、两个院和两个中心的产业布局,最终形成了现代制药业、零售药业和医疗服务业三大板块。
现在,在同仁堂集团所属的十大公司中,不仅有人们所熟知的以生产经营治疗性中成药的两家上市公司,以生产经营药材饮片的同仁堂药材公司,也有生产经营保健品的同仁堂健康药业和主打零售销售网点的同仁堂商业公司。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的资源优势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同仁堂健康药业总经理于俊表示,通过建设自有零售终端,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企业销售成本,更实现了资源共享。今年1至4月,同仁堂新增药店78家,零售终端销售自有产品比重已达到系内产品销售总额的40%左右。
拓宽了销售渠道、经营范围的同仁堂集团,现在的工业、商业销售收入比例更加协调。从前制造业所占比重一度达到99%的同仁堂,如今工业企业和零售商业销售收入分别占到集团整体的61%和39%,率先形成了科学的六比四格局。同仁堂正在从单纯的生产加工走向生产销售的前后两端。
把握宏观政策机遇迎来更大发展
在大力开发销售新亮点的同时,降低成本、开源节流是同仁堂集团业绩逆势而上的另一秘诀。以同仁堂健康药业所生产的蛋白质保健粉为例,通过采用更易于人体吸收、技术更为成熟的进口乳清蛋白,产品的蛋白含量由原来的40%提高到80%,价格也相应降低了近两成。今年1至4月,同仁堂健康药业实现销售11.7亿元,同比增长了13.19%;实现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了7.34%.
在海外市场,进口成本的增长和汇率的下滑,无形中削减了同仁堂海外公司的利润。为此,海外公司另辟蹊径,积极与当地的公益性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以医带药,增加收入,减轻运营负担。
与此同时,国务院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将生物医药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定位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出台,为同仁堂集团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同仁堂集团下属的山西连锁公司抓住太原市开展中医坐堂医试点的机遇,14家门店一次性获中医坐堂医试点机构的资格;广东江门药店,争取到全市唯一的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试点指标,开业三天销售日均2.7万元。
2009年力争销售收入100亿元
如今,飞速发展的同仁堂集团已描画出一幅雄伟的五年规划新蓝图: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在2009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4.48亿元的基础上,到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利税26亿元;继续保持产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居全国同行业第一;继续保持海外市场的终端零售覆盖面及出口创汇全国同行业第一;拥有销售额超亿元大型零售旗舰药店8至10家,数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拥有和创新中成药、保健品、化妆品等品种达到2000种,数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拥有和开发中医医院、中医医馆、中医诊所达到300家,数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