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店堂常见的装修,就可看出南北药店的差异。(资料图片)
在改革开放已经30年的今天,说起南方、北方零售药店的差异,似乎任何一位业内人士都可以说出一番大概。最明显的一点:南北药店的店面陈列布置非常不同。譬如,南方顾客已经非常熟悉的药品开架销售在北方仍然鲜见。此外,就平均水平而言,北方零售药店的营销水平普遍低于南方同行,这似乎也是业内公论。
根据常见的划分方式,南方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东临东海,南临南海。
包括华东五省一市、中南五省、西南三省一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陕西、河南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此外的大部分区域则大致归入北方范围。
查阅过去几年由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以下简称“药店分会”)公布的连锁药店销售百强榜发现,近年来占据销售百强前十强、前二十强位置的连锁药店都以南方企业为主。在人口、面积大抵相同的情况下,药店圈内的南北差异显然与中国南北文化、经济差异明显的大背景息息相关。
销售增幅南北悬殊
药店分会新近发布的《2008年中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调查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在销售额增幅超过1亿元的17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当中,南方企业达13家,北方仅有哈尔滨人民同泰、辽宁成大方圆、山西万民和沈阳维康4家企业。
而在2008年销售额增幅同比超过30%的6家连锁药店中,北方企业仅山西万民一家。
报告分析,北京的主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受奥运会限售含兴奋剂成分药品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销售额同比增幅下降。除去奥运带来的部分影响,报告中北方药店整体表现出来的增幅放慢的现状值得探究。
在多元化、自有品牌等具体经营手法的尝试上,北方药店的速度似乎慢了一拍。药店联盟PTO近年从南方向北方市场挺进,他们的员工对南北差异感受颇深。PTO总经理李从选认为,上述现象的出现本质上与北方地区的经济体制关系密切。
在其看来,相对南方企业而言,很多北方企业的体制缺少吸引力,由此产生的人才流失问题是导致企业管理水平欠佳的最关键原因。
以东北地区某知名连锁药店为例,该连锁药店背后的集团体制使零售部门的高管频频出走,以寻找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集团随之从工业环节抽调人员管理零售。后者缺少供应链管理等诸多零售管理经验,导致企业运作欠佳。
除了人才瓶颈外,北方药店整体销售增幅不及南方药店的另一原因是其独特的顾客结构。李从选表示,南方地区外来流动人口普遍较多,而这部分人群正是药店自费购药的主要人群。相形之下,北方药店的潜在顾客则非常有限。
扩张欲望南北有别
除了销售增幅差异明显外,从连锁门店规模的角度来看,南北方药店的表现也非常不同。
根据药店分会公布的2008年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门店数百强名单,哈尔滨宝丰医药连锁以1529家门店的规模排在门店十强第6位,也成为门店10强中惟一的北方企业。由此可见,单就门店数这一项指标来看,北方药店的扩张欲望似乎也远不及南方企业这般急切。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张门店十强的名单上,西南的连锁药店占据了一半席位,重庆桐君阁大药房(6010家),重庆和平药房连锁(2400家),重庆华博健康药房连锁(1747家),云南东骏药业(1054家)和云南鸿翔药业(1015家)分别位于十强的第1、4、5、7、8位。
事实上,西南连锁药店在门店扩张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方面既催生了桐君阁、和平等连锁药店大鳄,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不少失败的案例。以重庆为例,民营药店时珍阁、麦克集团都曾因为在扩张的道路上急切冒进而马失前蹄。相形之下,北方药店群体在扩张方面虽态度更为保守,但也因此表现得更加稳健。
对于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连锁药店强烈的扩张欲望,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医药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代航在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采访时曾有一番有趣的评论。在代航看来,一方面,这或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重庆地区(包括整个西南地区)多山,空间有限,故而当地人性格中自然生出强烈的向外发展的冲动。另外,其认为,重庆地区个人借贷的源头较多,商人间又讲义气,也给企业扩张提供了物质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