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精彩观点

原天贸南大百货第三任董事长杨军艇
——广东的“土壤”并不适合百货发展,是由客观原因决定的。广州人没有品牌意识、没有明显的四季区分、毗邻香港及历来零散的商业状态,都是广州难觅外资/外来百货踪影的原因。

广州王府井百货总经理李建
——外资大卖场能快速渗入中国市场,但真正意义的外资百货在中国却寥寥无几。不管是什么“血统”的百货,能否生存的关键就是能否迎合当地市场的需求,创造消费价值。而百货行业自身发展的难度决定了要从“位置、定位和管理”三方面努力。

广州惠润商业地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文杰
——广州整体的消费能力是在不断的扩大,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百货业自然还是有商机可寻。但每家企业能在这个市场分到多少的份额就很难说了,有多大的实力则办多大的事,找准市场的切入口,即使是如同中华百货这样位于“死角”的企业,也能在第三年就实现盈利。

广百百货副总经理严盛华
——百货可以在资本、管理和经营方面进行连锁,商家不要以主观意识改变市场对企业的要求,不能一味的强调个性和特色,经营管理是百货能否成功的关键。未来百货业的发展将会更专业化、精品化,不仅要对业态进行深入研究,还要针对每家企业的强项和地域特色来发展百货。

新大新公司总经理亢小燕
——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百货店有很多的环节,也会产生很多的漏洞而流失利润,如何在管理上下足功夫,调整好商品的结构布局,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将重点放在值得投资的部分,将是企业如何创造更高利润的关键。

顺联集团董事长助理林湛强
——虽然很多购物中心自建的百货公司是发展商当初不得已的作为,能引导购物中心更快成熟和发展起来,但是商业地产的主推手应该是发展商和资本运营商,佛山众多的商业收购案就是很好的例子。

中山益华百货副总经理苏伟兵
——超市和其他娱乐、餐饮对购物中心的人流拉动力很大,但百货反而很少起拉动作用。百货卖的不仅是商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目前奢侈品牌的发展很有空间,也将是百货发展的另一个机遇。
©2007第一商业网www.topbiz360.com